郎勇说道:“别呀,兄弟,这东西不是用来做茶台的。古有‘点石成金’,今有‘枯木逢春’,似树非树、似玉非玉的树化玉现在成为收藏界里奇石赏玩的新门类,它既可以作为观赏石收藏,放在家中增添文化气息,也可以作为雕刻的原材料,集考古、收藏于一体。
同时,它的保养很关键,弄不好就糟蹋了。树化玉的内质是一种玉石,需要保养水分,不能让阳光直射,不能放置于高温环境当中,要经常用柔软干净的湿毛巾盖上擦拭树化玉,更甚者还用玻璃封存起来呢。”
郎勇说的没错,但是他没有深说。树化玉的优劣是根据树木的玉化程度来划分的,而且上等树化玉摆件体积相对较大,断面木质纹、枝丫、树结等清晰可辨,年轮、纹理和色彩浑然天成。
梁惠凯这段树化玉种水好,通透,是精品中的精品。况且,树化玉受人关注也源于它人工无法模仿的天然形态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具有相当的投资收藏潜力。
若是一年之前,别说十万,一万块钱梁惠凯也会卖的。现在十万块钱对开矿来讲,就是毛毛雨,解决不了大问题。他倒不是怀疑郎勇说的价格不对,而是真不想卖,说道:“谢谢你让我了解了这么多知识,到了西安我请你吃饭。”
郎勇又把价格涨了几次,见梁惠凯还是不卖,也就不再强求,开始给他们讲他收藏过程中的故事,说道:“这文玩啊就像一个江湖,各门各派争奇斗艳,小鬼神仙各显神通。既然是行走江湖,就要懂得江湖里的规矩,不然走得路多了,总会踩到地雷,难保不齐下一次中招的就是你。”
王冬冬问道:“你吃过亏吗?”郎勇说:“怎么没有呢?一次,我看到一个摊位上卖沉香手串,拿起来闻了闻,真香!这时候旁边围观的人伸手也要看,我便给了,然后继续看有没有其他的宝贝。过一会儿摊主问,我刚刚给你那串沉香呢?我回头一看,我靠,哪有人?
刚想辩解,就过来几个彪形大汉,问我弄丢了沉香怎么办?我是有苦说不出啊!货不过三手,这是规矩,旁边有人想看,得把货交给货主,由货主转交就没事了,一时大意我就把这茬忘了。”
王冬冬问道:“哪最后怎么办?”郎勇说道:“哪还能怎么办?我又打不过人家。明知道是个圈套,不论那串沉香是不是真的,都得给钱,破财消灾,最后给了两千了事。”王冬冬好奇,又问道:“如果不给钱,他们真的打人吗?”
郎勇说道:“谁让自己一时糊涂呢?如果不给钱,挨打是小事呢!圈里朋友说,有一个人因为多嘴,坏了别人的生意,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被人堵在路上捅了几刀。这事按说死了也不冤,因为捡漏、打眼只能凭自己的本事,这行里的规矩就是你不能挡别人的财路,知道真相的人多了,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王冬冬说道:“这么说来,你们这一行到处充满了尔虞我诈?”郎勇说:“差不多吧。一次我去海南玩,亲眼见到一位游客,在文玩店里看中了一根海黄的拐棍,问多少钱,老板说五百。要是我肯定不买了,五百哪能买到海黄?这游客估计是认为捡漏了,有点忘乎所以,拿到手里一掂,拐棍的龙头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砸到人家的海捞瓷上。店主不干了,你砸坏了我家国宝的海捞瓷,你得赔。这回他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回宰,五十万。”
梁惠凯问:“什么是海捞瓷?”郎勇说:“十六世纪开始,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过去的运输主要靠船,波涛汹涌的大海吞没了无数商船,也造就了今天的‘海捞瓷’,虽然比不上传承有序的瓷器,但是也很珍贵的。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
王冬冬说:“听你的意思,那个海捞瓷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假货了?”郎勇说:“以我的眼光看,肯定是假货。这事儿就这样,报警也没用。其实那个拐棍我也看了,就是紫檀柳的,不过经过黄色灯光一照掩盖了本身的粉色底色,但是那生硬的纹路还是能暴露身份的。”
一路上郎勇给他们讲着古玩行里打眼、捡漏的离奇事,很快到了市里,然后互相留下电话便分手了。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去了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听郎勇说,这儿是当地特色小吃最集中的地方,街道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有几百种风味小吃呢。还特别推荐了红柳枝烤串,说是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