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第一桩是有次花魁诗会后,君息国翰林十三文人在花楼喝酒赋诗。

    酣畅淋漓之际,忽然有个红衣少年推门进来,眉头微皱在房间扫视一圈,斜睨几人道,“太吵了,能不能安静些?”

    翰林院的文人酒意上头,诗意大发,哪里是能安静的下来的。他们见这少年看着眼生,欺他是个没后台的,压根不将他的话放在眼里,“文思泉涌之际,哪里管得住?小孩子家要有些为文学献身的精神……哦,你这毛还没长齐的样子,说不定也看不懂,那还是早些回家找大人吃奶去的好!”

    说罢,堂内一阵哄笑。

    少年人不以为意,随手捡起一张地上的诗,冷笑着扔回给他们,“这也算文思泉涌,那么你们此生,不再提笔也罢。”

    这一句激怒了几位翰林,众人就不由分说地将少年赶了出去。

    之后,一|夜|欢|歌无眠,几人该喝喝,该玩玩儿,划拳,写诗,再无人来打扰,好不热闹。

    翌日一早,花楼老板娘被此起彼伏的惊叫声惊醒,冲到楼上去看时,只见十三人面面相觑,惊恐万状,所有人无一例外的右手手掌全部黑烂,动弹不得。

    经大夫诊断,右手尽费,终生再握不得笔。

    后来才有人打听到,昨夜出现的红衣少年,正是药王谷的春花君。

    还有另一桩。

    刑部尚书家的公子董疏本来是个不学无数的货色,平时最爱的不过逛逛青楼,下下赌场,不知怎地突然有一日性情大变,说自己痛改前非,再不胡作非为。众人以为他不过说说而已,没想到他真的将好色戒了,再没去过青楼了。

    董疏从此被列为浪子回头的典范,被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用来给教育自家扶不上墙的阿斗。

    然而,好名声不过几日,京都中的二世祖圈子中便又小道消息流传出,说,那董疏才不是痛改前非了,他不再逛青楼,不是因为不想,乃是因为不能。

    故事是这样的,前几月在酒楼,那董疏看上了旁桌一位红衣公子。那小公子人比花娇,模样便是再拔尖的青楼翘楚也比不了的,君息国本来也不忌男风,那董疏嘴贱,便出言调戏了两句。

    结果,红衣小公子出手三两下就将董疏打趴下了不说,自那日起,董疏还得了严重的不举之症,看了多个大夫,都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