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卫这招极其阴险。
原本的历史上,蒙哥马利在二战期间直接指挥或者参予指挥三场大战,这三战都嬴了,所以才成就了他军事生涯的辉煌。
第一战,阿拉曼战役,对手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在这一战中,蒙哥马利巧妙的骗过了狡诈如狐的对手,使隆美尔以为英军不会发起进攻,回德国渡假去了。结果,隆美尔一走,蒙哥马利就朝德军下手了。十几天后,他取得了胜利,隆美尔归来也无法挽救败局,只能率部向西撤退。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在后来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标志性战役。按丘吉尔的说法:“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而这一仗的消息传到伦敦之后,英国举国欢腾。丘吉尔甚至下令敲响了自德国袭击英国以来从未敲响的教堂钟声,以便让全英国人都记住这个伟大的日子。
第二战,西西里登陆,迫使墨索里尼倒台,意大利退出战争。
第三战,诺曼底登陆。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开始。
而这三战之中,蒙哥马利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阿拉曼战役。那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场大规模的坦克大决战。他打败了德军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而相比起德军,相比起隆美尔,意大利军队恐怕就有些不入眼了。所以,秦卫相信蒙哥马利依旧能够打败眼前的对手,并成功实现盟军的战略目标:夺取利比亚油田。
而很显然,美国政府是希望由麦克阿瑟来领导并指挥这场战役。虽然麦克阿瑟手里只有三万美军,而英军在埃及的数量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23万之巨。可英国人需要美国的支援。所以,一旦麦克阿瑟能够在战役发动之前赶到埃及,他有很大的可能会获得最终的指挥权。
不可否认,麦克阿瑟是极其优秀的一名军事家,如果由他来指挥埃及的英美军队,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取得胜利。可秦卫还是希望这场战役会由蒙哥马利来取得胜利。
所以,他要拖延麦克阿瑟的时间,在蒙哥马利正式发动攻势之前才让麦克阿瑟到达埃及。这样的话,盟军不论胜败,英美两国的军队都会产生极大的矛盾。
败了。以麦克阿瑟的脾气肯定会发飚。他已经在菲律宾败了一次,到了埃及却又要再败一次,而且还是英国人“强加”给他的失败,他不暴怒如狂才怪。而蒙哥马利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虽然是一个极其了不得的军事统帅,可他同样也是一个推卸责任的高手。就像原本历史上他极力推动的“市场—花园计划”。完全就是一场在不当的地方、不当的时间、所进行的一场不当的战役。战役的结果同样也是失败。可他却对外宣称达到了计划中90%的目标。最后,还把过错全都推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头上。让艾森豪威尔被迫承担起了全部责任。虽然那时候的蒙哥马利已经是英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丘吉尔才通过外交手段来保护他,可这并不代表现在的他就会束手待毙。所以,如果他在埃及战败,麦克阿瑟肯定也跑不了。
而如果胜了呢?蒙哥马利的眼睛本来就已经快长到头顶上了,如果再打嬴了那么一场大仗,下巴还不得伸到天上?麦克阿瑟还想指挥他?而麦克阿瑟又绝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蒙哥马利要是敢给他使脸色,他肯定就敢煽过去一巴掌。到时候这两个人闹起来,北非盟军不乱套才怪。而这,也必然会进一步加深两人的矛盾。进而使得盟军的军事行动受挫。
秦卫就希望德国人能在欧洲大陆坚持更长的时间,消耗掉英美更多的力量,使得他们在战后无力扩张。所以,他才决定拖延麦克阿瑟离开的时间,给这两个都是眼高于顶的家伙制造更多更大的产生矛盾的机会。
而考虑到麦克阿瑟的脾性,秦卫决定还是采取张灵甫等人的办法:对抗演习。
********************************************
“将军您马上就要离开,按理,我们是不应该提出这种不切实际,而且也很不礼貌的要求的。可是您也知道军人都是些什么德行……我跟他们说,现在的美**队无论在装备,还是在士气方面都远远不及平时的状态,就算嬴了也没什么好高兴的。何况你们还不一定嬴。可偏偏就是我这最后一句话把他们给惹恼了,您看看……”张发奎不知道秦卫打的是什么主意,也不敢乱来,所以,秦卫又只得亲自从海口飞到了桂林,见到了正在漓江边儿上休养的麦克阿瑟,顺便还带来了他弄来的一大堆“请战书”:“全都是不服气的。非要跟贵军试一试不可……”
“秦将军,你们的敌人似乎应该是日本人才对。跟我们对抗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