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着石显,吴年的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然后用期许的目光,扫向了剩下的准进士们,问道;“还有谁愿意去肃顺的吗?”
君父的意图很明显,甚至于露骨。
又有石显出来抛砖引玉。
但是在场二百三十名准进士,却都是犹犹豫豫。最后,包括石显在内,只有十五人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前往肃顺。
其中辽东人九个,幽燕人六个。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也好,是不是有能力,这些人都是胆大,而且敢行动的。
其中不包括那位文章写的第一好的,内阁大臣、礼部官员一致同意的。二十八岁的会元张嵩山。
正如吴年所说,文章写的好,但当官未必能当得好。
文章只是敲门砖,未来能否有所成就,则靠这些进士们自身的能力,以及行动力。
从行动力上来说。
只有这十五人。
吴年心中有了决断,但没有当即宣布状元人选。只是笑着勉励了准进士们一番,让他们回去了。
这让那些没有下定决心的人,又燃烧起了希望。
肃顺这个测试,似乎不是决定名额的?
进士分三榜。
进士及第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