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蒙古大汗为避其锋芒,带领察哈尔部"西迁",极大地减轻了明朝边疆的压力。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言论过于"耸人听闻",王在晋没等tianzi回应,立刻接着说:"自隆庆和议以来,草原上的蒙古人已失去往日的威猛,虽偶有侵扰边境,但威胁已大为减弱。"

    "如今,辽东的建奴势力如日中天,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远遁青海,与我大明相邻的内喀尔喀部又一直恭敬有加。"

    "关外蒙古的动静,或许是空穴来风。"

    说完,王在晋谨慎地瞥了眼桌案后的tianzi,他明白这样的观点若在朝堂上提出,将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即便他以"直言不讳"着称,此刻也难免感到忐忑。

    "朕听说边疆卫所形同虚设,有些军官无视朝廷禁令,与蒙古商人勾结,走私兵器铁器,此事是否确凿?"

    tianzi的声音在暖阁中平静地响起,却让在场的人脸色骤变。

    大明历经两百多年,边疆卫所的颓废已是公认的事实,但"私通蒙古"是叛国重罪,绝非儿戏。

    "朕在恭顺侯府发现了一些线索..."

    tianzi的话未完,王在晋已感心脏一阵紧缩,呼吸急促起来。

    天子这话有何深意,难道暗指京城权贵私下与"蒙古勾结"不成?

    刹那间,王在晋心中涌起荒谬之感,平日里口齿伶俐的他此刻也哑口无言。

    "是否可派些兵马至宣府、大同驻守,以保京师安全?"

    见王在晋默然不语,朱由检并未为难这位显然已思绪纷乱的兵部尚书,转而提出另一个议题。

    "陛下,宣府与大同互为犄角,护卫京都,以京营驻扎自然可行,只是统帅人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