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晋国和楚国表态信任郑国,应该换成郑国自己疑神疑鬼了。
不是那样的话,子驷何必搞出自残的那一套?
发生在卫国的“沫之战”则是敲了子驷一记闷棍,使得计划出现了变动。
按照子驷的谋划,郑国需要和晋国、楚国都打一场狠的,用实际战绩证明郑国虽然没有两个霸主国强大,实力方面却是还有一些。
跟两个霸主国打完,郑国也该被削弱了,对晋国和楚国的威胁不再那么大,遭到的忌惮也该小很多了吧?
子驷挑来选去,郁闷的发现应该有个对比,晋国明显比楚国更可以信赖一些。
简单说就是楚国和晋国都不是什么好玩意,能做的只有比烂罢了。而对比起来,晋国比楚国更加讲信用。
楚国其实也是一个挺有信用的国家,他们说不会马上灭掉哪个诸侯国就绝对会用慢慢消化的方式。
他们前前后后灭掉的诸侯国数十,还没有算上在南方消失了的部族。
灭国太多的直接后果就是,楚国强大了起来,现存的各个诸侯国却是对楚国无比警惕。
那样能阻止楚国继续扩张吗?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能产生的结果是跟楚国比邻的诸侯国警惕性变强,楚国想再灭掉他们的难度增加,以至于楚国已经有数十年没再成功并国,内部时不时还会爆发一波乱子。
晋国灭掉的国家其实也不少,要不然晋国哪有现如今的规模,还会是一个鼻屎大的诸侯国。
相比起楚国吞并诸侯国的过程,晋国变大变强的过程更艰辛一些。
那是双方地理位置所决定了的事情,周王室取代殷商之后,好的地盘肯定是给嫡系,东面再安插心腹重臣,西边干脆就不是周王室能够伸手,只好将一些边缘角色集中安排在南方。
这个“南方”可不是后世的两广、福建、江浙,最南也就是碰到湖南北部的边角而已。
知道晋国的快速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其实就是发生“曲沃代翼”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