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网络小说>竞技>覆清1796 > 第四十八章 教育
    现在最当紧的是提高识字率,至于专业知识方面,黎汉明打算专门建立一所学校来教导。

    想到这儿,黎汉明拿起桌上的两份资料递给夏文炯说道:“这里有些教册,第一本是《博物新编》,给学子们增长见识之用,你刊印之后,给每个书院每个学子都下发一本,不管族学县学,都发。另外,给军营那边先刊印一些出来。”

    黎汉明准备采取广撒网,多捞鱼的策略,先给学子们一本,等新学建立起来后,再告诉他们,感兴趣的就来。

    这样不但能让所有学子们增长见识,还能以引诱的方式引来感兴趣的学子。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人,就算黎汉明招来了也是浪费。

    “这第二份是关于断句的一种方式,上面都有详细说明,你们下起研究后,尽量教给每个书院,以后你们的每一份奏报,都要用上这样的断句方式。”

    第二份资料就是标点符号,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

    历史上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在这古代教育不能大规模普及的原因,除了汉字的繁难外,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给未加学习者造成的困难也是一方面原因。

    不说其他的,黎汉明收到的奏报之类的,也是通篇看上去一大片,他看着麻烦,所以一般会让人直接念。

    “这个好!”夏文炯看着有关标点符号的资料,顿时眼睛一亮。

    先前那本《博物新编》他看着没什么感觉,但是标点符号就不一样了,如果按照写书信时按照自己的意思标注后,就不怕别人看岔了。

    其他官员听到夏文炯的赞叹,也立马围了上去,不一会儿便嗡嗡的讨论了起来。

    黎汉明没有理会他们,交待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本来他想把汉语拼音也拿出来的,不过黎汉明忽然想到这个时代的语言不是那么统一,什么西南官话、北京话、南京话等等都不一样,如果他忽然拿出一个新语种的话,搞不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