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给鼻子上脸了!”
听到陈劲松的话,高树椿终于炸了。
一开始,高树椿还带着几分炫耀的心态🏄🗠,🔉想教教临一机的人啥叫金牌铣工,别以为自己能拿到订单就觉得了不起,离了我们滕机的工人,你们能造出好铣床来吗?
及至陈劲松跟🚆他死抠工艺文件,高树椿就有些不痛快🖖💤📱了。都是当工人的,谁不知道工艺文件的重要性,即便是滕机,厂里的规定也是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文件生产的,并没有公开允许工人随便更改工艺要求。
但规🐻🅀🃝定是规定,厂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多了,你又不是刚进厂没几天的粉嫩青工,哪有天天捧一本规定在手里当个宝贝的道理?
早些年,中国工业水平低,有些工业产品,能够制造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谈得上什么严格的工艺要求。比如一根轴,大家都知道应当用车削加工,但具体到🞜🕂先车哪个部分,后车哪个部分,每次的进给量设定为多少的时候最节省工时,同时又能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还要减少车刀磨损,这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够形成的知识,中国当年哪有这样的积累?
所以,在很多企业,工艺文件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够严谨的,有些工人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反而比工艺工程师更管用,于是工厂也就默许甚至鼓励工人🙮🍳🌋搞各种创新,还有以工人的名字命🙤🌗⚸名的各种操作法,这其中有些的确是合理的改进,有些则是以牺牲质量要求为代价换来表面上的省时省力。
高树椿此前的操作,就是一种取巧的方法。他把使用同一把刀具的操作放在一起完成,然后再换下一把刀,这样就节省了换刀的时间,表面上看是有取之处的。但正如陈劲松说的理由,有时候,工艺工程师是故意要把几个操作分开,虽然增加了换刀的次数,但却能够换来零件质量上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人擅自修改加工顺🛤序,工程师们的设计就落空了。
高树椿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但他也知道,陈劲松抓着这个把柄跟他较真,他终究是理亏的。如果陈劲松换一个更和🙙缓的态度,再如果高树椿没有看不惯临一机的心态,这件事其实是比较好解决⛖🚖的。但陈劲松并不是一个擅长与他人沟通的人,而高树椿也的确存着看🈗不上临一机的心理,二人话赶话,擦出火花也就是必然了。
“怎么回事?”正在车间的👪另一端与工人说🔖话的文建🖖💤📱民听到这边的动静,赶紧跑过来了,向二人同时问道。
“这位师傅不按工艺要求做,我提醒他,他不听。”陈劲松指🕒🉀🄊着高树椿,向文建民投诉道。高树🗸☯🂺椿是滕机的职工,陈劲松对他没有管理权,只能向文建民告状。
“小高,有这事吗?”文建👪民向高🔑⛢树椿求证🔖道。
“是他故意找茬。”高树椿愤愤然地说道,接着便简单地把事情的经过向🂆🌥🁉文建民说了一遍,其中自然要强调一下自己作为一名资深技工,对于工艺问题是非常了解的,而这份工艺文件中的要求,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自己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案,是毫无问题的。
“这个…🏩🜱🅾…”文建民为难了。如果这桩活是滕机自己的活,他怎么说话都可以。即便是觉得高树椿的处理不当,他也可以提出“下不为例”,至少让高树椿有💮🕋个🌲🂽🔍缓冲的台阶。
他这个车间主任也不是混来的,当年他也曾是一名优秀技工,懂🁒🅋得一些工艺问题。他知道,高树椿的处理方法,即使不对,对零件质量的影响也不大,属于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的。好好跟高树椿讲讲道理,让他后面的零件严格照着工艺要求来做,也就罢了,能有多大的事儿呢?
可眼前这事,却不是他能够做主的。陈劲松🔖是临一机的人🏷,这🕒🉀🄊桩活也是临一机的活。人家一口咬住,说临一机的要求就是如此,文建民能说啥?